文 / 阿孚
2013-07-14(六)這天早上我去北市圖總館聽楊茂秀老師的講座,以前只看過他的書和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的網站,並沒有見過本人,所以還滿好奇他會怎麼主持這場小講座,講座是市圖於暑假舉辦的繪本大師講堂。
楊老師這天的主題是「紙本劇場與繪本生態」,在報名的時候我還以為是要講「紙芝居」呢!但原來紙本劇場的意思是指「繪本是一齣戲」,而「繪本生態」我原以為要說的是圖畫書這個產業的發展或辛酸,結果竟然是指「從生態的角度來說繪本,那麼繪本就像土地,圖是延路上的風景,文字是引人前進的道路。」,真是有意思。
- 為什麼要說繪本是一齣戲呢?
(video via here)
以老師介紹的第一本書《This is Not My Hat》 為例,這是Jon Klassen繼《找回我的帽子》後又一本與帽子相關的圖畫書,老師說原先並沒有將這本書納入演講的內容,但看了看,覺得這本真得非常適合來講解紙面劇場。繪本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於「引起別人的好奇心」,也就是讓人有「猜測」的慾望,這本書的大意是說一隻小魚趁著大魚在睡覺的時候偷走了大魚的小帽子,一路往前游、一邊自我安慰著自己絕對不會被抓到,讓讀者忍不住好奇到底這條小偷魚兒會不會被抓到呢?結局和Jon Klassen的前一本作品一樣給讀者自己猜想。
第二本介紹的是劉旭恭的《好想吃榴槤》,看到這本書的時候我覺得很開心,一方面這是信誼出版的好書,另一方面小樹媽曾和我說過這是一本一定要唸出聲音來才有趣的書,所以之前我和妹妹搭高鐵要北上時我就在高鐵上唸給了妹妹聽,我們都覺得榴槤很臭,卻很喜歡這本書。聽說這本書還被泰國買走版權去宣傳榴槤呢!
每一個人說故事的方法都不同,而聽楊老師講繪本則是一種享受,他說人的臉與五官也是演戲的劇場,果真聽他說故事就會被那豐富的表情逗得笑到東倒西歪。老師還說這本書裡面有一個很好的地方,就是小老鼠只嚐了一點點,這是個安全又保險、但也很有實驗精神的做法,小老鼠就像孩子,遇到不懂的事情時先去問其他動物(也就是大人),然後主動嘗試(去買榴槤來吃)之後,反倒教會了動物們(就是大人)。
第三本介紹的依舊是劉旭恭的作品《請問一下,踩得到底嗎?》,還是一樣是信誼出版的圖畫書,老師稱讚他是台灣最富懸想性的繪本作家,我非常喜歡劉旭恭的創作,第一本讀到的作品是在小樹咖啡由小樹媽唸的《小紙船》,之後陸陸續續讀了《五百羅漢交通平安》、《橘色的馬》、《誰的家到了?》,劉旭恭也是台大畢業的學長,是參加了陳璐茜老師的課程以及圖畫書俱樂部,才開始創作繪本,但是看似簡單的作品裡卻表達出一般作家沒有捕捉到的事物。
《請問一下,踩得到底嗎?》是一本很夏天的繪本,說的是三隻小動物搭公車去山裡的游泳池玩水、卻忘了帶游泳圈,只好不斷問其他的遊客踩不踩得到底,唉,我永遠都忘不了小四生小五的那個暑假,每天都去游泳池報到的那段日子,第一次從110公分的淺水區遊到最遠(大約有180公分高)時,心裡的成就感真是難以言喻啊!這本圖畫書想要說的是「基準」的不同,會讓結果變的不一樣,還同時運用了重複出現的技巧(圖畫書真得很喜歡三這個數字呢!),是一本看了就會想趕快泡進游泳池裡面的書唷!
然後老師簡單地介紹了一下已絕版的《到烏龜國去》以及一位住在台灣20年的日本人所畫的台灣生活紀錄繪卷。
在兩個小時的演講中,其實老師也只不過介紹了3本圖畫書,乍聽之下會覺得哇!怎麼這麼少!但也讓我重新思考「少即是多」的力量,上上週為了辦繪本讀書會,我和映虹去了圖書館借了快50本書,也努力地查許多資料,但會不會反而扼殺了大家想像的空間呢?
最後老師開放讓大家提問,有一位帶了兩位可愛小男孩的爸爸很煩惱地說,小孩子都喜歡玩電動不看書,讓我想起了《這是一本書》這本題材很新潮的書,不過會願意來參加這樣的講座、願意來圖書館,就表示家長還是很關心孩子的閱讀問題的吧!希望兩個可愛的小鬼頭也可以體會到閱讀的樂趣!
楊茂秀老師「紙本劇場與繪本生態」 有 “ 2 則迴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