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阿孚
一月底的時候我到台中玩,特地跑去參觀新手書店,感謝雜工店長精闢的選書,讓我注意到架上的一本新書,將它買回家。這本書裡談的內容包含:兒童福利、兒童教育、社會企業、繪本出版、閱讀、性別平等、建立圖書館與學校、亞洲與非洲、非營利組織...是我今年讀到最棒的一本書(幾乎集結了所有我關心的主題)。在台灣奇怪的書店折扣戰環境之中,台灣的讀者們已經很習慣買書都要有折扣,但即使新手書店的書不打折,我也買得心甘情願,如果不是新手,我不會遇上這麼好的書!請大家多多去新手書店買書!
在大四那一年很幸運地加入了創創,剛好身邊也有不同凡響社的朋友,所以在短短一年內密集地接收了很多關於社會企業的資訊,甚至還上了學校裡史無前例的社會企業課程,可是在這麼多個案裡,卻很少關於兒童教育、圖書館與童書出版的主題(三個我最喜歡的議題),沒想到,卻一次出現在這本書裡,因此對於以上主題、或是對如何經營社會企業感到好奇的人,這是一本非看不可的書。
先來談談這本書的作者是誰吧!
John Wood(約翰.伍德)
本世紀創立的,獲獎最多,也成長最快的慈善事業之一「閱讀之家」的創始人與共同董事長。約翰也是柯林頓全球行動顧問團的顧問,他曾獲頒五次《快速成長公司》雜誌裡的社會資本家獎,並且被世界經濟論壇選為首批全球青年領袖。他是亞斯本研究所(Aspen Institute)的亨利.克朗會學人獎得主、美國圖書館協會(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總統獎的得獎人。他兩度被《巴隆週刊》提名為世界二十五名最有效率的慈善家。約翰同時也是紐約大學華格納公共行政學院社會企業學兼任教授。現居紐約。
著作有:《一個創業家的意外人生》(Leaving Microsoft to Change the World),童書作品有:Zak the Yak with Books on His Back、Zak the Yak and His New Friend Quack
(第一本書有中文版但是絕版了;後面兩本是由他寫稿的童書,犛牛柴克系列,牠揹著的是要運送給孩子們的書籍,書中會介紹這本繪本。)
John Wood(約翰.伍德)特別在哪裡?
為了實踐其單純卻非凡的夢想,他毅然放棄微軟的高薪厚職,為偏遠貧苦地區的兒童興建圖書館,與夥伴成立了社會企業「閱讀之家」。十年之間他們興建了1,681間學校、建立 15,320間圖書館、出版 887種全新的本土語言兒童書籍;印製超過1,330萬本書、並為 780萬名兒童提供高素質學習機會。
他所創辦的「閱讀之家」得到的獎項有:
2004、2006、2010年史可爾社會企業家精神獎
2008年美國圖書館學會國際創新服務獎
201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孔子掃盲獎
2011年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兒童早期發展年度最佳出版品(南非)
2013年《全球》雜誌100大非營利組織(第66名)
(Baby Fish Goes To School 第二版)
也許你已經開始有點好奇了,那接著來看看書名的由來吧!書名叫做沒有學校的魚,其實是引用自書中第十章「小魚兒上學去」中的童書故事,是一名斯里蘭卡的15歲女孩寫的,由另一位17歲的女孩負責插畫,她們都是受到閱讀之家幫助的孩子。
-小魚兒向媽媽宣布她要去上學。「不可以,」她媽媽說。「學校在陸地上,而妳是一條魚。世界是不公平的,妳得學會忍受。」小魚兒很悲傷,覺得人生無望。想幫助小魚兒的兔子先生靈光乍現,去買了一個玻璃魚缸!他把小魚兒撈起來帶去學校。小魚兒被穩穩地放在黑板旁邊。其他動物看到他們的新同學這麼快樂,全都大聲地歡呼了起來。
世上有無數像小魚兒般渴慕讀書識字的孩童,其中七百多萬名因為「兔子先生」的瘋狂行為而夢想成真——這隻兔子就是「閱讀之家」。「閱讀之家」在於各國的教育計劃中,有一個很特殊的計劃是出版當地創作、當地語言的童書和繪本。(你可以在書中看到為何要這麼做的原因。我們可以想想,台灣的童書出版中有幾成是國外的翻譯作品,而又有哪些人或組織致力在培養台灣的創作者、以及出版優秀的台灣原創繪本呢?母語對於兒童的學習有什麼重要之處?)
如果你曾經在書店拿起這本書(或是網路上也有書訊),你會看到書背上寫著:
- 一些簡單的計算:美國花費9千億美元在阿富汗與伊拉克打了10年看來無望的戰爭。如果每年拿經費中的一成用在建立學校上,可以建立27萬2千所學校。新教室的總數會超出100萬間,以一間教室可容納25個學生來計算,便可造福2500萬名學生。
- 一些可能性:一個東非小男生可以抓起一把AK-47或是拿起一本書;一名14歲的女童可能在清醒的大部分時間裡,在妓院為一個比她大20歲的男人寬衣解帶,或是她可以在鄉村的圖書館裡閱讀,準備將來有一天當老師、店員或是醫生。
- 教育醞釀機會,經由教育這項終身的禮物,其影響將會世世代代流傳。約翰.伍德的經歷,讓我們看見一個愛書人生命的改變,因而改寫了全球七百多萬名孩童命運、鼓舞人心的故事。證明了「生錯了地方,生錯了時機和生錯了家庭,所以沒有機會受教育」是錯誤的觀念,將從人類歷史上作廢。「閱讀之家」不屈不撓地對抗全球文盲的經驗,是值得許多社會企業、非營利組織借鏡的成功例子。
作者John Wood(約翰.伍德)在書中不僅解釋了他創立組織的初衷(和一段難忘的尼泊爾旅行以及童年愉悅的閱讀經驗有關),也花了大量的篇幅解釋他身為執行長最重要的工作:募款。然而,「閱讀之家」並不若一般的慈善企業,他主張將經常性開銷降到最低(減低公司的行政支出、不將資源浪費在無用的事物),並且將「閱讀之家」當作一個組織、一個活動,以商業模式經營、建立充滿效率的工作團隊,此外,絕對不要求別人捐款,而是視之為投資。書中有一句很棒的話:再也沒有什麼能比教育產生的利潤更大了,換言之,協助全世界兒童的教育,是對整個世界最好的投資。
「閱讀之家」的服務對象以開發中國家為主,從尼泊爾開始、柬埔寨、越南、斯里蘭卡...到非洲,他們不會直接將資源白白送給當地,而是針對每個地點不同的問題,使用不同的策略,但幾乎都需要當地社區也願意付出,不管事金錢或是勞力,只有當他們願意主動為了自己的子女而重視教育這件事時,「閱讀之家」才會提供相對的資源與協助,提供孩子們獎學金、蓋學校與圖書館、交通、師資。而孩子們也可以因為自己的努力,爭取獎學金通往教育之路。有一天,他們會成為家庭中或村子裡唯一一個完成高中或大學學業的人,不僅提高家中的生活水平,也能回饋自己成長之處,當然,也是世界前進的一大步。
這真的是一本方常棒的書(感謝大塊文化出版了它!),它含蓋了許多重要的議題,值得我們好好地思索,而且這本書很新,是去年12月出版的,也就是說它在台灣只流通了三個月,新到台灣竟然沒有任何人發表相關的書評或文章。改變世界從教育兒童開始!而我們可以先從閱讀這本書開始!
更多的資訊你可以在「Room to Read 閱讀之家」的網站上看到。或是拜訪一下他們的FB粉絲頁:Room to Read: World Change Starts with Educated Children (Official)
關於社會企業的介紹,可以參考社企流網站:社會企業的定義
為了讓大家多認識一下這本書,我將書的目錄放在這裡供人參考。
引言 十年,一萬間圖書館!
第一章 大無畏的目標吸引大無畏的人
第二章 一公斤的黃金
第三章 生命的彩券
第四章 都是巴汗達的錯
第五章 天助自助者:挑戰獎學金模式
第六章 GSD:建立一個世界級的團隊
第七章 海嘯:一年之後
第八章 「不買荒原路華」:眼前的戰爭
第九章 尋找蘇斯
第十章 小魚兒上學去
第十一章 暹粒市夜未眠
第十二章 「學校燒掉的時候,我才二年級」
第十三章 「對不起,你的錢不見了」
第十四章 「我們拿起電話求救」
第十五章 昨晚的九本書
第十六章 窄小的肩上扛著全家的夢想
第十七章 X先生
第十八章 先在出發前往柬埔寨:知識一號
第十九章 夜間狂亂的腳步
第二十章 世界上最高的募款計畫表
第二十一章 未來誰的版本會贏?
第二十二章 閱讀之舟
第二十三章 「如果你不識字,上學會是一大折磨」
第二十四章 「三頭懷孕的母牛」
第二十五章 詩人先生和圖書館小姐
作者的註記
致謝
來自作者的訊息:你可以改變世界
我們可以改變世界!快去看這本書,並分享給別人。
(文中部分簡介引用自出版社的書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