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話國的郵便切手》中,設計與美學上的論述

文 / 阿孚

DSC03524

絕版書最大的遺憾就是,你已經不能在市面上輕輕鬆鬆地買到它了,而且會越來越難發現它的存在,《童話國的郵便切手》就是這樣的一本書,安野光雅在一個關於繪製郵票的小故事中,融合了多個日本與西方的童話,中文版在2005年的時候由木馬文化出版,是一本開本很小、但內容相當精緻幽默的書。
DSC03526

這本書充分展現了安野光雅的幽默,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中文版的書名,"郵便"在日文中是郵政、郵局的意思,而"切手"最初是金錢的支付證明跟身分證明的紙片,但現在常用的就是指郵票,如果日文系的教授看到《童話國的郵便切手》這樣的書名,應該會生氣到爆青筋,因為他們非常討厭台灣直接引用日式的用法、而不使用中文中原有的詞彙(像是"櫻花祭、音樂祭",祭這個字在日文中是指慶典,但中文裡以往的用法是祭祀,結果現在以訛傳訛變成有 festival 的含意)。若能夠翻譯成《童話國的郵票》是最好不過了。

解釋完書名的意思,該進入文本的部分囉!

故事是這樣的,有一個國家從來沒有使用過郵票,於是大臣就建議國王於國內「推行郵政」,他向國王說明郵票是一張小小的紙,貼上它就能夠讓信去旅行,國王覺得很不錯、想要親自繪製郵票,不過國王的畫技令大臣有點疑慮,所以他找了一個學畫的學生佩達來幫忙。

佩達很用心地畫了許多張圖畫,卻屢遭大臣駁回,熟悉童話故事的人很快就能發現這些畫作幾乎都與日本民間故事或西方童話故事有關,而且安野光雅還刻意東西合併,將糖果屋的兄妹畫在櫻花樹下、小紅帽改為小紅緞帶、蒲島太郎出現了西洋版...每一幅小巧的畫作搭配一則童話故事,並不時穿插國王、大臣、佩達三人的對話,趣味十足。

DSC03527
("拇指男孩"來自日本的民間故事"一寸法師")

本篇文章的標題"設計與美學上的論述",其實是來自楊茂秀老師在書後的書評,書中的畫家佩達每完成一幅作品後,便會向大臣介紹這幅畫背後的故事,但是大臣總是能挑出理由來嫌棄,像是開花爺爺的故事太血腥不能用、老虎畫得太像貓不合格、蒲島太郎中的人物畫的太像國王了...,而佩達當然也不服輸,畫過的題材他可不想重畫,於是不斷挑戰其他的題材。

這樣雇主與受雇者一來一往的交手,彷彿是在看企劃與設計師之間的溝通,讓我想起網路上一篇非常有名的文章"給你一個不要向設計師求助的理由",大家可以自行查詢,這篇文章非常好笑,主角遺失了貓,她向設計師朋友求助、想要一張尋貓啟事,交涉過程中可以明顯看出,一件作品會因為一個人的身份、需求等因素而有各種變化,另外也嘲諷了一下設計師這個職業給人的印象。

而佩達、大臣、國王三個人對於美感、故事的感受力不同,因此交會出了許多有趣的火花,成為這本書相當有趣的亮點。而這三人的對話,不就是我們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的對話嗎?

DSC03529

而美學方面,這本書精彩的部分有兩處,其一,每個故事搭配的圖畫嚴格來說只有一幅,但安野光雅將之設計為數張郵票相連的模樣,除了郵票原本的意象,也能聯想到安迪.沃荷的作品「金寶湯罐頭」系列中展現的資本主義、大量複製、普普藝術等含意。(不過,搞不好安野光雅創作時沒這麼想~哈哈!)

其二,刻意將日本民間故事與西洋童話互換,例如:日本的古典文學作品"竹取物語"則被改編為"月亮公主",樵夫老爺爺變成了帶紅色尖帽的西洋小矮人。刻意呈現出不同文化相碰撞時產生的違和感與新鮮感,是一種很有趣的呈現。

  • 書中出現的故事有:

賣蛋的少女
金.次郎
漢斯與格蕾蒂
開花爺爺西洋版
剪舌雀西洋版
劍玉
貓?與老鼠
拇指男孩
塚原卜傳西洋版
浦島太郎西洋版
天使
黃金男孩
小紅緞帶
白鶴
良寬
捕鼠人
狼與小鬼頭
月亮公主
小檜偶
兔子與神
獵鴨人
森林的石頭
桃子男孩

DSC03525

故事的結局,大臣與佩達不歡而散,國王拿出了他的自畫像,希望能用這張畫來做全國首張的郵票,不知道最後是順了國王的意?還是大臣有成功找到別的畫家呢?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