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阿孚
這本書的作者是安.法第曼,她出身於文學世家,父親是美國知名作家 Clifton Fadiman (1904 –1999),她也追隨父親的腳步,成為一位傑出的編輯與創作者。《愛書人的喜悅》一書道盡了買書、讀書、藏書、愛書的種種趣事,安.法第曼以十多個散文短篇,記錄著對書藉與文學的熱愛,雖說書裡不少關於西洋文學的知識有待讀者消化,她卻能在博學與幽默之間取得平衡,凡是愛書成癡的人,必定會心一笑,彷彿在書中看見自己的影子。
我特別喜歡書中的幾個章節:「圖書聯姻」、「請善待你的書」、「扉頁上的題詞」、「身歷其境」、「食書饕客」、「舊書飄香」。
「圖書聯姻」是本書的第一章,安.法第曼開頭就直接破題「幾個月前,我和老公決定要合併兩人的藏書。」,在五年的婚姻生活以及第一個孩子誕生後,他們倆決定迎接合併藏書所帶來更加深刻的親密關係。兩個人的書要擺在一起,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該如何擺放、遇到重複的書如何取捨(該留下誰的那一本?),都是需要協調的問題。然而過程中,一定會因找到兩人共同的興趣而感到驚喜(食譜、植物學、或歷史?),不同領域的書也可能擦出火花,當然也會因為書而挖掘出對方更多的陳年故事,我也忍不住開始期待著日後「我有的書和他有的書成了我們共有的書」這一天的來臨。
在「我的另類書架」這章裡,談到許多人都有屬於自己特別喜愛的書種,例如酷愛某個年代的小說、熱衷於關於宗教史的研究等,作者自己則蒐藏各種關於「極地」的書。這讓我回想起大學住宿的一大樂趣,就是觀察他人架上的書。看到成排的教科書,多少能猜出主人就讀哪個科系(甚至輔系是什麼),而課業以外的書籍,更是揣測主人性格嗜好的線索。在我自己的書架上,最多的就是「關於『書』的書」了,也許它們就是我的另類書架!
最有趣的章節是「請善待你的書」,安.法第曼將愛書的方式一分為二:「宮廷愛」或「肉體愛」,前者認為書的形體神聖不可侵犯,應該保持一本書剛出書店時的纖塵不染與完美無瑕;後者則認為一本書的字是神聖的,但至於乘載字的紙張、封皮、厚紙板、膠水、穿線以及墨水,充其量只不過是容器罷了。各位自認愛書成癡的讀者,認為自己屬於哪一種形式呢?
「扉頁上的題詞」這章分享不少關於題詞的小故事,讓我想到電影《愛情三選一》,女主角蒐藏十幾本從二手書店買來、版本各異的《簡愛》,共通處在於書頁上都題了詞,但她卻遍尋不著父親在生日當天送的那一本。
另外兩個章節中,則提到了對於童書的描述,在「身歷其境」這章裡,作者分享閱讀時身處與書中同一地點的特別感受,我最愛的是最後一段:
「當我女兒蘇珊娜四歲大時,她帶著一本《艾洛思》到廣場飯店喝茶。馬考雷從未在色雷斯曼奴斯打過仗,我從未挑戰過科羅拉多河。但蘇珊娜真的躲在宴會廳的紅絲絨窗簾後頭,在十五樓的走道上蹦蹦跳跳,推著旋轉門打轉一直轉到頭暈。當我們來到棕櫚庭院時,蘇珊娜把書翻到第四十頁。她的眼珠子在書內照片裡三層桌上的鈍圓錐形空心蛋糕的盤子,和她眼前那張三層桌上的鈍圓錐形空心蛋糕的盤子間,來來回回地滴溜地打轉。她一個字也沒說──我知道她在想些什麼。她身歷其境了。」
「食書饕客」裡還有作者對兒子和愛書之間難分難捨的描述:
「我兒子八個月大時,可是名副其實的生吞活剝文學。他只要弄到一本書,就要咀嚼品嚐一番。亨利一部分的DNA已經永遠地落入《月亮晚安》一書扭曲變形的書頁中,而第三頁和第八頁不翼而飛書角暗示著《月亮晚安》的一小部分也已經永不分離地和亨利成為一體。」
「舊書飄香」是最後、也是我最喜歡的一章,安.法第曼的丈夫送給她的生日禮物,竟是帶她到一家二手書店,七個小時後,兩人提著十九磅重的書回家!(他們回家秤了重量),安寫下了:
「不是每個人都喜歡舊書。前任主人留在書上的油漬、污點、書線,以及星羅棋布已化成石的麵包削會讓較為挑剔的讀者覺得有點討厭。……我年輕時,也喜歡我的書和我一樣年輕。……但在舊書店裡,每本書都是僅此一本,出版商的倉庫沒有多的,它和它原來的兄弟姊妹看起來也不盡相同,每經一次易手,它的個性就會增加一點痕跡。」
我愛死了這段話,她對於舊書的感受,正如同我在二手書店的架上抽出《愛書人的喜悅:一個普通讀者的告白》這本書、並心滿意足地將它買回家的心情一模一樣。即使它有黃斑茶漬,依然愛不釋手。
《愛書人的喜悅:一個普通讀者的告白》 有 “ 1 則迴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