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書店時代-貳拾貳間獨立書店,千百種人與書的靈魂交會》

文 / 阿孚
DSC09321
前幾天分享的《只能在京都遇見的二十三間書店》(蔚藍文化出版),原文書名叫做「KYOTO本屋さん紀行」(玄光社出版),突然想到這本書在日本其實是先有東京版的,書名為「TOKYO本屋さん紀行」(玄光社出版)。從日文書名與封面設計可以看出兩本原是同系列的書籍,但在台灣,《東京書店時代-貳拾貳間獨立書店,千百種人與書的靈魂交會》是流行風出版的(流行風另外還出版了同系列的《東京圖書館紀行》),東京、京都兩書由不同的出版社代理,台灣版的封面調性也非常不一樣,真是有趣,都很值得一讀喔!

DSC09336
封底的設計也不一樣唷!左邊是玄光社日文版,右邊是流行風中文版。我在東京書展買了日文版,對這一書系印象深刻,但因為中日語兩種版本的封面和書名很難聯想在一起,向書店訂了《東京書店時代》之後,才發覺竟然是同一本書的中文版!

honya_h600
(前面提到的京都版日文封面)

原文書名:KYOTO本屋さん紀行
出版社:玄光社

23
(京都版中文封面)

《只能在京都遇見的二十三間書店》
出版社:蔚藍文化

DSC09325
在《東京書店時代》這本書裡,一樣是以不同的屬性來替22間獨立書店分類,和京都版的主題有的相似、有的卻不太一樣:

(1)激發靈感的書店

(2)重整生活的書店

(3)放眼世界的書店

(4)讓人思考「美感」的書店

(5)自城鎮書店出發,前往浩瀚無窮的書香世界

DSC09328
書裡所介紹的書店,我最喜歡的是曾經造訪過三次的「百年」
(有賣新書和舊書,喜歡二手繪本的人可以到這裡挖寶喔!)

DSC09329
其次就是以「飲食」為主題的書店「COOK COOP BOOK」,這間位在澀谷的小店,蒐羅各種關於料理的新書、舊書、漫畫、雜誌、外文書,也與長期合作的咖啡廳舉辦各種活動,以「料理」為中心打造獨特的交流場所,成功結合飲食、書籍與生活。

文章中以下兩段文字,深深打進了我的心坎裡,我也是能將食譜當小說看的人。

*「大部分造訪 COOKCOOP 的顧客對於飲食都有高度興趣,其中不乏職業廚師與料理研究者,也有純粹『喜歡閱讀料理書籍』或是『想認識各國食譜』的顧客,部分狂熱的美食愛好者甚至會把食譜當作小說來閱讀。」-51頁

*「除了美食本身的樂趣,我們更想傳達『透過閱讀來品味美食』的概念。」-53頁

COOK COOP BOOK | 食をテーマにセレクトされた食の専門書店
官方網站:http://cookcoop.com/
DSC09334
此外,書中很貼心地列出了東京三大書街的地圖-神保町、谷根千、西荻漥,我私心認為,這三個地方都是愛書人不容錯過的朝聖景點,比晴空塔更有魅力!

------------------------------

這本書讀了兩遍,忍不住思索,大家會怎麼閱讀(或使用)這本書?編輯部如此分類的方式,對讀者真的實用嗎?除了「書店旅遊指南」,還有沒有不同的閱讀方式呢?

我把全書中喜愛的句子整理出來,發現不同書店的主人或店員,都提及了目前出版業與紙本書受到網路趨勢所面臨的逆境,以及他們如何將這樣的逆境轉化為機會、走出與別人不同的路,並從這些話中自我警惕平日對於網路過多的依賴:

*「在這個隨時都能透過網路獲取知識的時代,還是有顧客願意犧牲寶貴的時間,專程前來書店裡看書,正因如此,我們更要認真地經營。經驗與想像力是生存的必要條件,為了養成這些條件,我們不應被電腦螢幕上的資訊混淆,應該充分運用天生的五感,品味每本書的內容,感受它們的重量、味道與紙質,我認為這些細節都相當重要。由衷盼望本店能成為讀者與書籍邂逅的地點,創造各位與書籍相遇的感動。」-74、75頁

*「由於網路逐漸滲透我們的日常生活,原本負責傳遞情報的書籍,其扮演的角色也必須隨之改變,即使時代更迭迅速,某些資訊依舊只能透過書籍傳遞,用心做書與讀者交流的出版社是極具魅力的,為了不讓他們的努力付諸流水,我要打造一個讓顧客實際接觸書本並閱讀的場所。」-92頁

*「現在只要透過網路就能輕易閱覽圖片或照片,但這些輕鬆得來的資訊是相當零碎的,有時還會遺漏許多重要訊息,如果想要深入認識喜歡的藝術家,就一定得親眼閱讀相關畫冊與作品集,一窺時代背景與該藝術家的一生。」-102頁

------------------------------

即使受到紙本資訊電子化的影響,紙本書依舊沒有式微,作為一種傳遞訊息與交流的媒體,書籍帶給我們的到底是什麼呢?為什麼我們會對閱讀的力量深信不疑?為何人們會在網路上買書、卻還是希望能走到書店裡實際翻開書頁?我想以下的兩段話是最好的解答了吧!

*「一間理想的書店,由一本本好書構成,書籍構成書架、書架聚集形成書店,讀者只需要逆向追尋即可。進入書店檢視書架上的書,隨手拿起一本,藉著它,連帶吸引我們閱讀下一本書,就這樣將無窮無盡的世界拉進生活中。」-5頁

*「書店是個不可思議的場所。人們會因為各種理由造訪書店,不僅僅因為它『販售書籍』,有時人們會選在這裡碰面、看看書轉換心情、尋找靈感,書店能夠反映我們的心境,呈現不同的面貌。」-9頁

最後,我想推薦第110、111頁採訪幅允孝(他創立了選書集團BACH,自稱書本設計師)口述記錄下來的文章『在書店與好書相遇』,幅允孝認為人類需要「閱讀」,就像人類需要吃飯一樣,除了攝取營養,進食內容也會隨心情改變。他也提到在網路買書雖然省下了時間,卻不能獲得如狩獵經驗般的選書能力,無法累積對書籍的靈敏嗅覺……這篇文章雖短,但寫得真好,因為寫得太好了,就不節錄句子,請大家自己買一本、借一本來仔細看個夠吧!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