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阿孚
插畫家派克.賓森最新的繪本作品《就快了》(原文是Soon)在一月份和英國同步上市了。派克.賓森是誰呢?你可能不太熟悉他的名字,但一提到由馬丁.韋德爾撰文的《小貓頭鷹》,應該不少人都曾和孩子讀過這本書,這本經典童書的繪者就是派克.賓森。他出生於1956年,畢業於伊頓中學,後來前往佛羅倫斯學習繪畫,並回到英國完成藝術學院的學業,在他成為專職插畫家之前,曾於時尚產業工作。《小貓頭鷹》是他童書插畫生涯中最廣為人知的作品。
這兩本給小小孩的繪本,《小貓頭鷹》由林良老師翻譯、《就快了》則由林良的女兒林瑋翻譯,文字不僅優美,還保留了原文中獨特的韻,充滿詩意。兩本書談的都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會面臨的問題,展現幼兒與媽媽的依存關係,在故事裡,可以看見媽媽如何一邊保護孩子,一邊放手讓他們學習獨立,用最好的方式陪伴他們長大。
《小貓頭鷹》
有三隻小貓頭鷹,叫做秀秀、皮皮和比比,他們住在用樹枝、樹葉和羽毛做成的家。一天晚上,他們醒來後,發現媽媽不見了!接下來的每一頁故事,主要都由三隻小貓頭鷹的對話構成。最大的秀秀是兄弟姊妹中最堅定的,牠始終相信媽媽很快就會回來,並負起責任,照顧弟弟妹妹。排行老二的皮皮,雖然沒那麼堅定,但受到姊姊的安慰,也會學著姊姊說話給自己信心。最小的比比尚未有分離的經驗,無法確認媽媽會不會回家,總是悲傷無助地喊著:「我要找媽媽!」
幼兒很容易將自己面臨分離焦慮時的經驗,投射在小貓頭鷹的身上。
在圖畫的表現上,繪者運用了多重的視角詮釋故事,除了近景可以細膩呈現貓頭鷹的神情,他也適時用遠景或俯角呈現,三隻小貓頭鷹在偌大的森林中,看起來如此孤單無助,更讓讀者更感受到月色下幽靜的氛圍。
最後,媽媽終於回來了!三隻貓頭鷹興奮地跳著迎接媽媽。
這本書堪稱繪本中的經典之作,也是孩子面臨「分離焦慮」時,不可或缺的一本書。因為它充分描述孩子面對與母親分離時的恐懼,卻又因為再度見到母親而鬆了一口氣,得到滿滿的安心和喜悅,孩子也在無形中學習獨立與成長。
因為是發生在夜晚的故事,這本書中有大量的黑色,對比出小貓頭鷹潔白的羽毛,特別適合用投影機呈現,透過放大的圖像,能夠細看樹枝上的紋理、月色映照下光影的變化,彷彿就坐在電影院裡面一樣。
接下來要介紹的是一月份剛出版的《就快了》,這不是一本大鳴大放、容易受到市場矚目的作品,因為它非常地「安靜」。當你迅速翻過的時候,乍看之下,與許多描述親子之情的繪本沒什麼兩樣,也許還會覺得故事有些平凡。
其實,你必須將心靈靜靜沉澱,才能看見它令人動容的地方。
一大清早,天氣冷颼颼,象媽媽帶著小象拉吉出發了,走向未知的荒野,他們走了好久好久,每走一段,拉吉就忍不住問媽媽說:「我們什麼時候才回家?」
媽媽的回答總是:「就快了!」。
在冒險的途中,他們遇見各種兇猛的野獸,象媽媽沒有帶著小象掉頭就走,而是用行動教導小象如何保護自己。
文字裡沒有明講,但讀者細看就會發現,畫家也用他的畫筆在說故事:前一刻還在河裡玩耍的小象,一發現媽媽奮力地跺腳嚇跑鱷魚,便偷偷地模仿媽媽的動作。
派克.賓森傳神地呈現出動物們動靜之間的神韻與姿態,讓每一頁都成為一幅能夠細細欣賞的畫作。老虎在高草原中來回走動的這幅跨頁,是我在書中最喜歡的一幅圖。
小象一共問了四次「我們什麼時候才回家?」,媽媽總是溫柔而沉穩地回答「就快了」,直到他們終於來到山頂,一起摒住呼吸,欣賞夕陽下遼闊的荒野,媽媽這才輕輕撫摸小象的頭說:「我們現在就回家」。
兩人一起安安靜靜地走過住滿野獸的荒野,回到溫暖舒適的家。
最後的蝴蝶頁,是不是好美?
《就快了》是一本靜得下心的人,才能體會的繪本。小象拉吉就像孩子的縮影,期待出門冒險卻又擔心害怕,但象媽媽沒有因此就帶著小象打道回府、也沒有一直說話安撫孩子,她只是用具體的行動來教導孩子,使他學會自我保護,引領著他直到完成目標,
這就是最好的身教,不是嗎?
當然我們偶爾也會需要爆笑、催淚、無厘頭、劇情高潮迭起的作品,但我仍然希望台灣的父母或老師也懂得欣賞這樣安安靜靜、充滿溫柔力量的一本書。
在昨天說故事活動的尾聲,我們獻上了林良爺爺的推薦文給父母,希望大家可以感受到創作者與編輯部出版這本書的心意。
《就快了》推薦 文/林良
《就快了》是一本很適合親子共讀的圖畫書,敘述母親怎樣安排的一趟歷險,把謀生技能和生活智慧傳授給孩子,使孩子學會了怎樣保護自己,同時也見識到世界的美麗和生命的值得珍惜。
作者運用簡潔活潑的日常生活語言來說故事,相信小讀者聽了,會覺得是一場享受而不是在上課。畫圖者用豪邁的筆觸,把一個住滿野獸的荒野,呈現在孩子面前,像一種新奇的經驗。文字作者和繪圖者,都付出了他們的真誠。
PS.在林良爺爺的原文中,第二行寫的其實是「父親」,然而,這本書裡出現的是象媽媽,我們猜想,林良爺爺一定是不小心寫下了自己作為父親的心聲。但為了忠於原作,後來便修改為「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