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你煮一盤又香又濃的《咖哩飯》

文 / 阿孚

DSC04648
前天晚上,和好久不見的大學室友約在印度咖哩餐廳,不僅心靈得到了滿足,胃也很飽足。維基百科上說:咖哩的起源地是印度,咖喱對印度人來說,就是「把許多香料混合在一起煮」的意思,由紅辣椒、姜、丁香、肉桂、茴香、肉豆蔻、黑胡椒以及薑黃粉等數十種香料所組成。因此,每個家庭所調出來的咖哩都不一樣。

咖哩一開始是在南亞和東南亞等地傳播,到17世紀,歐洲殖民者來到亞洲時把這些香料帶到歐洲,繼而傳播到世界各處。咖哩在世界各地結合不同飲食文化而演變出各種不同風格和吃法。

印度、馬來西亞、泰國、印尼、台灣、日本……各地都有不同的風味,咖哩還可以做成咖哩飯、咖哩麵包、咖哩火鍋、咖哩醬、湯咖哩、咖哩包子……你喜歡哪一種呢?

304
我最喜歡的是東南亞風味的咖哩,但也很喜愛日式的咖哩,這是以前在日本民宿換工時的午餐,別小看這一盤,老闆可是熬了好幾個鐘頭才做成的呢!

019
另外,我也喜歡連鎖店 Soup Stock Tokyo 的咖哩飯套餐,這是今年到京都旅行時吃到的第一餐。我有時會暗想,如果能開一間店,我的店裡也要像這樣,只賣簡單的湯、咖哩飯和飲料,但不賣複雜的、過度加工的食品,食材都來自家裡的田或是信任的農夫,今天有什麼材料,就做什麼菜,是不是滿棒的?而且咖哩放到第二天更入味,又能搭配許多蔬果、變化出各種風味,感覺真不賴,以後真的有機會開一間店,就來做咖哩吧!

DSC04643
左上角的咖哩粉是今年和朋友去京都逛市集時,向印度商人買的,他拿給我們試吃的那一小杯咖哩,實在是香氣逼人、美味的不得了,可惜我們回到台灣後,就算有一樣的咖哩粉,也無法複製出同樣的好味道。

右邊這本薄薄的平裝書,則是去年夏天在東京的舊書店裡買到的,書名是《咖哩飯》。

DSC04644
書裡有什麼呢?
準備好紅蘿蔔、洋蔥、馬鈴薯、肉等食材,放入鍋中燉煮,再放入咖哩塊……

DSC04645
最後,舀起一大杓咖哩,放在芿騰騰的白飯上,準備開動囉!

我很喜歡這類形式的書,沒有複雜的劇情、沒有別出心裁的人物設定,只是將生活中一件看似平淡的小事,完完整整地再現。

有些人看這本書,會覺得可以學到煮咖哩的步驟、讓孩子認識食材。但我更想將它看作是複習生活的書,在書頁翻動間,彷彿聞到了香料撲鼻而來的氣息,單純地,勾起讀者對於咖哩飯的回憶。

DSC04646
這時,突然想起前陣子在圖書館借了日本農文協出版的飲食文化季刊,正好這一期的主題是「Curry & Peace」啊!怎麼會和咖哩這麼有緣!

DSC04650
雜誌裡介紹了各式各樣的咖哩食譜,像是這一頁談的是幼兒園的咖哩,給孩子吃的餐點,口味不能太重,還得兼顧營養均衡,幼兒版的咖哩裡面有紅蘿蔔、南瓜和馬鈴薯,搭配的是五穀米飯和炒高麗菜,清清爽爽。

DSC04651
另外也有像伊朗或是尼泊爾的食譜。

我很喜歡這本平裝書、這本雜誌,還有我從日本帶回來的印度咖哩粉,雖然我是用「咖哩」這個主題將他們湊在一起,但其實我所想的是,每天都要做的「吃飯」這件事,其實可以變得更不一樣。

這個「不一樣」不是指我們得吃最好的食材、得用最繁複的工序、或是要變成美食家或超級大廚,而是慢下來,想想我們和食物的關係,今天所吃的東西是怎麼做的?食材是從哪裡來?它所生長的環境?這道料理的歷史背景?

慢慢吃,慢慢感受,生活才能活得有滋有味。
我們的廚房和餐桌,是世間萬物的集散地,
我們透過食物,與土地,緊密地連結在一起。

一盤咖哩,也能拉近我們與世界的距離。

為你煮一盤又香又濃的《咖哩飯》 有 “ 1 則迴響 ”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