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阿孚
戰爭,對於此時此刻的我們來說,常常只是一個新聞標題、一段紀錄影片、一段歷史。然而,戰爭其實不如想像中的遙遠,各種痛心的事件,仍是「現在進行式」,每天都在世界的某個角落上演。沒有發生在眼前的事,不代表不存在。
究竟,戰爭是怎麼開始的?
戰火下的孩子們過著什麼樣的生活?
怎麼做,才能改變這一切?
和平到底是什麼?
2017 年的第一堂讀書會,我們用繪本為媒介,談談童書作者們如何看待「戰爭與和平」這個嚴肅但重要的議題。
(一)究竟,戰爭是怎麼開始的?
● 《我吃拉麵的時候》
我在吃拉麵時……隔壁的花斑貓在打哈欠。隔壁的花斑貓在打哈欠時……隔壁的小米在按遙控器。隔壁的小米在按遙控器時……隔壁的隔壁的阿泰在沖水。隨著一頁一頁變化的場景,將讀者帶到了鄰近的城鎮、隔壁的國家、遙遠的沙漠。當我們幸福地吃著一碗拉麵的時候,世界各地仍發生著許多事情。沒有說理,也沒有教條,讀完後有一股淡淡的惆悵,引人思考。
● 《敵人》
戰爭開始了,兩個士兵躲在各自的壕溝裡,遵守著「手冊」上的指令,不時朝對方射擊,絲毫不敢怠慢。故事從其中一位士兵的視角展開,在他眼中,敵人應該是殘忍、邪惡又毫無人性的,直到他爬進了敵人的壕溝,才發現似曾相似的一切……。開頭與結尾的蝴蝶頁中也埋下了小小伏筆,等待細心的讀者發現。
● 《六個男人》
戰爭都是怎麼來的呢?是為了自我防衛、為了領土與財富、還是無窮的慾望?大衛.麥基「戰爭主題圖畫書」中的名作,用最簡單的文字與圖像帶領孩子認識戰爭議題。
(二)戰火下的孩子們過著什麼樣的生活?
● 《鐵絲網上的小花》
故事發生在二戰時期的一個德國小鎮上,一名小女孩每天都會偷偷穿過森林,送食物給集中營裡的孩子,直到某一天,媽媽卻再也等不到小女孩回家……。女孩最後留在鐵絲網上的那朵小花,雖然已經枯萎了,荒廢的集中營與鐵絲網的周遭卻長出了許多花草,象徵著無數的新希望。
● 《福隆與妙賽德》
爸爸嘆了一口氣。「戰爭是永遠不會死的,我的小福隆,牠只是偶爾睡著而已。當牠睡覺的時候,人們要非常非常小心,不要吵醒牠。」
「我和妙賽德玩的時候會發出很大的聲音嗎?」
「喔,不!」媽媽回答。
「小孩子太小了,吵不醒戰爭的。」
孩子太小了,是吵不醒戰爭的,然而,戰爭帶來的痛苦卻連孩子也得承擔。
● 《戰火中的孩子》
戰爭,離我們有多遠呢?作者岩崎知弘在小時候經歷過戰爭,因此一生渴望和平,並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過得幸福。這本書描繪了越戰期間孩子們的經歷與心情。據說岩崎知弘在創作這本圖畫書時已經生病了,即使身處東京的工作室,也時時掛念著戰火下的孩子們,創作完這本書後正值越戰期間。
● 《不要叫我秀子了!》
這是發生在數十年前台灣的真實故事,描述兩個異國孩子因戰爭不得不分開,真切而動人。作者於保誠1937年生於台灣彰化,也就是所謂的「灣生」,此書傳遞了他對友人秀子以及出生地台灣濃濃的思念。對已經出版150本繪本的於保誠來說,這是他無論如何都想出版的一本書,甚至說如果能在台灣出版此生就無憾了。
這個故事讓我想起,艾瑞.卡爾在2013年出版了《艾瑞卡爾好朋友》這本書,一方面是紀念一同創作圖畫書的已故好友李歐.李奧尼,另一方面是紀念小時候的鄰居女孩,自從他搬家後,兩人再也沒見過面,卡爾爺爺將唯一留下的一張泛黃老照片放在書中,紀念這段友誼。幸運的是,《艾瑞卡爾好朋友》在美國出版後的隔年四月,卡爾爺爺終於找到當年的青梅竹馬,她的名字是佛羅倫斯,相隔八十多年,兩個好朋友終於又見面了!
於保誠和艾瑞.卡爾的心情都是一樣的,希望透過創作紀念一段美好的友誼,可惜的是,於保誠卻沒有如願找到秀子的下落。
(三)怎麼做,才能改變這一切?
● 《征服者》
一位幾乎征服了所有國家的大將軍,命令士兵去征服一個非常小、非常小的國家,但這個小國不但沒有抵抗,還熱情地招待士兵,讓士兵穿他們的衣服、學他們的歌、吃他們的菜,久而久之,連大國好像也變得不太一樣了呢。所謂的征服到底是什麼?究竟是誰將誰征服了呢?這也是這次讀書會中最多人喜愛的一本書,相當值得一讀!
● 《勇敢的小錫兵》
這是台灣藝術家鄒駿昇擔任插畫的作品,改編自安徒生童話。以「醫護兵」來取代普通軍人,手上象徵暴力的「槍」則改成救人用的「擔架」,透過圖像為這則經典童話添增了新的詮釋,並給了截然不同的結束。
● 《不可以!》
有些時候,說「不」也是需要勇氣且很重要的一件事。從封面看不出來是一本談論戰爭的書,翻到結尾,大人們想必當頭棒喝,孩子們則是會心一笑並想著:「他寫得多有道理呀!」。 這樣的結尾也讓我想起一本暢銷書的書名「All I really need to know I learned in kindergarten」(所有我該知道的,都在幼兒園學會了。)中文版的書名則是《生命中不可錯過的智慧》。
(四)和平到底是什麼?
● 《和平在人間》
和平到底是什麼東西?它從哪裡來?怎樣找到它?怎樣才能保有它?書中用優美的散文談關係人類生存的和平,從人自身內心的欲求、國與國之間的利益,談到戰爭的爆發,雖然不以故事包裝,且文字量不少,但所舉的例子生動、易懂,很值得一讀。
● 《愛在和平中》
和平是什麼? 和平是種一棵樹。
和平是什麼? 和平是聽各種不同的音樂。
和平是什麼? 和平是每個人都有披薩吃。
「和平」對孩子來說是多麼抽象的概念啊,即使是大人也不一定能解釋清楚。幸好作者 Todd Parr 給了我們這麼棒的作品,用簡單易懂的例子鼓勵大家身體力行、在生活中實踐和平。
*這本書在讀書會上也很受歡迎!
作者 Todd Parr 分別在2010年與2016年上傳了朗讀此書的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mG7ihJr0w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klQ8fWXV8Y
● 《The Family Book》
每個家庭都與眾不同。有些家庭,每個成員都長得很像;有些家庭,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的特色;,有些家庭,只有爸爸或只有媽媽,也有些家庭,有兩個爸爸或兩個媽媽。但最重要的是:每個家庭都充滿了愛與溫暖,每個家庭都是獨一無二的。
家庭的型態不只有一種,小家庭、大家庭、隔代家庭、重組家庭、單親家庭、移民家庭、頂客家庭、同性戀家庭…… 只要有愛,就是家的所在。
「愛」與「尊重」的學習,都從「家」出發。
2017/01/08 討論書單:
● 《我吃拉麵的時候》
● 《敵人》
● 《六個男人》
● 《鐵絲網上的小花》
● 《福隆與妙賽德》
● 《戰火中的孩子》
● 《不要叫我秀子了!》
● 《征服者》
● 《勇敢的小錫兵》
● 《不可以!》
● 《愛在和平中》
● 《和平在人間》
● 《The Family Book》
延伸書單:
● 《請不要忘記那些孩子》
● 《有色人種》
● 《抵岸》
● 《黑象與白象》
● 《兔子》
● 《夢想中的陀螺》
------------
►3~4月 繪本早午餐-給大人的繪本讀書會
03/12 春日的野餐會
03/26 走進紙上花園
04/09 種子的勝利
04/23 好玩的互動遊戲書
報名網頁(也可以單堂報名):
http://www.accupass.com/go/Af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