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阿孚
一轉眼,梅子的季節又到啦!去年 第一次挑戰許多梅子醃漬料理,成果大豐收!梅酒、梅醋、梅子糖漿、梅味噌、梅子果醬、梅子果汁、梅酒果凍、梅子雞湯……每一樣都好美味喔,不過十五斤梅子真的太多了,今年決定輕鬆一點,只訂五斤梅子,嘗試沒製作過的口味即可。
同時,也從書櫃翻出去年和媽媽去鎌倉旅行時買到的繪本,這是福音館於 1979 年出版的《うめ》(中譯:梅子),作者是擅長繪製動植物、古生物、歷史、考古插畫的昭和時代畫家「石津博典」,真是太適合這個季節的一本書了,一起來看看吧!
蝴蝶頁(又稱黏貼頁、糊貼頁)是紅底白花圖案,像極了美麗的包裝紙,拿來包裝梅酒或和菓子禮盒一定很適合。
這本書最早(1979 年 6 月號)是出現福音館書店的《かがくのとも》(中譯:科學之友)月刊中,主要的閱讀對象是五、六歲左右的孩子。
書的前半部隨著季節變化描述梅子樹的生長,從冬天枝幹光禿禿卻含苞待放的梅樹開始介紹,,春天過後,梅花凋謝、綠葉繁盛,梅子果實漸漸掛滿枝頭,梅雨季來臨的初夏,正是梅果結實累累、散發濃郁芳香的時節。
作者在這一頁,利用繪本的跨頁呈現出梅樹的高聳,小男孩的媽媽必須架高梯子才能採收果實。
中後段開始說明梅子的特性,青梅無法生食,必須加以醃漬才能品嚐美味,圖中媽媽就是用「浸泡法」的方式製作梅子果實酒。
翻頁後,則是介紹在日式家庭料理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日式梅乾(又稱醃梅),利用紅紫蘇葉給予梅乾亮麗鮮豔的色澤與特殊的香氣。
日式梅乾應用在很多菜色中,最常見的就是飯糰、便當、茶泡飯,天氣熱的時候能促進食慾、幫助消化,因為富含礦物質與有機酸,生病時也能吃,可說是日本的國民醃漬美食代表。
而在台灣,梅子也不是多陌生的食物,市面上不僅有很多梅子醃漬品,清明時節前後,青梅、黃梅盛產時,一年一度的「梅事仕」更是許多家庭的一大樂事。因此,對台灣讀者來說,閱讀這本繪本應該很容易獲得共鳴吧!
(去年泡的黑糖梅酒)
窩在沙發、讀本小說配杯紅酒應該是頗為迷人愜意的光景,倒是很少人推薦讀繪本時可以配杯酒(是因為繪本通常篇幅較短?還是兒童不宜飲酒?),總之,這本書超適合配梅酒、梅醋氣泡飲一起的啦。
今年買到的梅子個頭小一點、熟度也不若去年,所以顏色較青綠。
每一年的成品都會不同,不知道今年的梅子泡起來會是什麼風味呢?
材料大集合:黃梅、乾燥紫蘇葉、手工柴燒黑糖、冰糖、龍眼蜜、米酒頭、陳年醋。
紫蘇葉採收、洗淨後,參考網路上的食譜,用烤箱 120 度烤三十分鐘烘乾。
(紅紫蘇梅酒)
(青紫蘇梅酒)
(柴燒黑糖梅酒)
(龍眼蜜梅醋)
(各種醃漬品的家:梅酒、檸檬梅醋、草莓酒、蒜頭酒)
要變好喝喔,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