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文 / 阿孚

img_3304

從《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被考試綁架的家庭故事 一位家教老師的見證》在2014年10月出版時,便覺得這肯定是一本相當值得一看的書,想著一定得找機會讀,沒想到轉眼間,已經是2017年了。昨晚,原本只是想趁睡前讀幾頁楊翠所寫的導讀,但讀著、讀著,書中的故事卻讓人忍不住一頁接一頁、一章接一章地栽下去,讀到結尾時還嘩啦嘩啦地掉下了眼淚,抬頭一看時鐘,已經接近凌晨三點。

書中有九篇故事,故事的主角都是作者吳曉樂在擔任家庭教師這份工作中接觸到的家庭,也就是十多歲的國高中生,還有他們的父母。

但就像作者自己寫的一樣,這九篇故事裡:

沒有一篇是普羅大眾樂見的教育神話。
沒有一篇看了會感到喜悅。
沒有一篇看了心中不會亂糟糟的,甚至覺得煩。
然而,這些事情確實發生過。
不僅確實發生過,極可能仍在發生⋯⋯

這些故事各代表了不同的典型:有被媽媽打怕了的孩子、不敢走出衣櫃且在謊言裡掙扎的孩子、被父母踢過來丟過去沒有了家的孩子、為了孝順母親而謊稱自己有過動症的孩子⋯⋯。

雖然書寫的是孩子的故事,其實也是母親的故事(和許多缺席或急於賺錢的父親的故事),書中大部分的父母都有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都有顆為了孩子未來好、想要保護孩子的心。

但,他們知道自己的孩子面臨了什麼樣的壓力和掙扎嗎?

擔心被同學排擠、煩惱家中的經濟能力、厭惡被拿去和手足或他人比較、擔心自己永遠沒辦法讓達到父母的期望、滿足父母的需求,對自己的能力沒有自信⋯⋯這些成長過程中遇上的傷,原來許多人也有過。光鮮亮麗的家庭背後,也可能有許多外人看不見的痛。

眼鏡仔、陳小乖、巧藝、若娃、甚至連作者自身的故事都不斷卡在心裡,這些故事身上都有自己的影子、家人的影子、朋友的影子(彷彿在看紀錄片),很痛、很難過,甚至擔心自己明明相信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未來會不會在無意間也淪為「以愛為名、行控制之實」的家長。

但我深信著內心的某一個部分,其實已經被這些故事療癒了。

讀完書的當下,忽然好想寄一本給爸媽。告訴他們世界上也有好多爸媽和他們一樣,在育兒路上,有開心驕傲的時刻,也有挫折、不如願的時刻,他們已經做得很棒了!為人父母、為人兒女這件事,我們都是第一次,這是一條永無止境的學習之路,今後我們也要努力地溫柔、努力地成長。

img_3305

你們的孩子,都不是你們的孩子,乃是「生命」為自己所渴望的兒女。
他們是藉你們而來,卻不是從你們而來,他們雖和你們同在,卻不屬於你們。
你們可以給他們以愛,卻不可給他們以思想,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們可以蔭庇他們的身體,卻不能蔭庇他們的靈魂,因為他們的靈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
那是你們在夢中也不能想見的。

──《先知.論孩子》紀伯倫(冰心譯)

Your children are not your children.
They are the sons and daughters of Life’s longing for itself.
They come through you but not from you,
And though they are with you yet they belong not to you.
You may give them your love but not your thoughts,
For they have their own thoughts.
You may house their bodies but not their souls,
For their souls dwell in the house of tomorrow, which you cannot visit, not even in your dreams.
You may strive to be like them, but seek not to make them like you.
For life goes not backward nor tarries with yesterday.
You are the bows from which your children as living arrows are sent forth.
The archer sees the mark upon the path of the infinite, and He bends you with His might that His arrows may go swift and far.
Let your bending in the Archer’s hand be for gladness;
For even as He loves the arrows that flies, so He loves also the bow that is stable.

—Kahlil Gibran, The Prophet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